新闻中心

中化能源:以科技创新为抓手 促行业转型发展

发布时间:2019-09-15 13:28:21 点击量:

 中化能源作为一家科技驱动、创新成长的石油石化产业运营商及综合服务商,前身可追溯到1950年成立的中国进口公司,主要负责新中国的国际原油贸易业务,有着与生俱来的开放与合作基因。

  目前,中化能源已经成长为第三方仓储服务能力全国第一、加油站网络全国第四的能源企业,备受业内关注。

  布局产业链实现转型发展

  中化能源以炼化一体化业务为中心,汇聚石油贸易、仓储物流、石油炼化、石化销售等多项协同业务,打造完整石化产业链。中化能源创新与战略部副总经理骆红静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既可以保障中化能源能够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获得较低的成本,又可以通过内部灵活高效的经营协同,开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获取较好的收益。”

  据了解,在原油贸易方面,中化能源依托与众多产油国政府及其国家石油公司的良好合作关系,拥有较强的境外石油资源获取能力,年原油长约量超过7000万吨。在满足国内市场原油进口需求的同时,中化能源还积极向东南亚、欧洲及北美等地区的炼厂进行转口销售,已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原油供应商。

  在石油炼化方面,中化能源自主投资建设中化泉州石化1200万吨/年炼油项目于2014年投产运营。2017年10月,中化泉州100万吨/年乙烯项目正式开工建设,计划于2020年6月建成投产,同期规划建设200万吨/年芳烃装置。未来,中化泉州石化将发展成集3500万吨/年炼油、340万吨/年乙烯、500万吨/年芳烃规模的一体化、基地化发展的世界级先进炼化企业。

  在仓储物流方面。中化能源运营、在建和负责管理的石化仓储容量约1310万立方米,形成了覆盖中国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等核心区域的沿海和沿江石化仓储物流网络,形成了从3000吨级到30万吨级多种规模的配套码头体系,是中国最大和综合服务能力最强的第三方石化仓储物流服务商,年仓储中转量近5000万吨。

  在油品销售方面。中化能源已形成覆盖华南、华东、华中、华北和东北地区18个省市的油品营销网络布局,拥有21家区域销售公司,在建和运营加油站1200余座,配套分销油库60座,以灵活多样的营销方式为消费者提供清洁、高品质的燃油以及满足差异化需求的增值服务。骆红静说,中化能源自营的“中化石油”加油站网络稳健发展,与法国道达尔集团在环渤海和长三角地区合资开发的加油站网络规模不断扩大,以轻资产模式发展的加油站网络在中东部地区加速拓展,“中化石油”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同时,中化能源发挥国际贸易传统优势,不断拓展海外成品油销售市场,优化国内成品油出口渠道,提升中国企业在国际成品油市场的竞争力。

  

  产业集群提升竞争实力

  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国内装备制造、建筑建材、纺织、轻工、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等行业均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有力保障了人民“衣食住行”的需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2017年9月,中化集团与泉州市政府签署了《中化泉惠石化园区开发建设框架协议》,约定共同将泉惠石化园区建设成世界级国际一流的石化专属园区。

  根据规划,园区将建设以炼化一体化为龙头、基础化工为主线、合成纤维为特色、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为两翼的中化专属石化园区和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泉惠石化园区的发展将有力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到2020年将带动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约600亿元。园区的发展预期将直接创造约4万个就业岗位。

  此外,根据国内大型工业园区的开发经验和统计数据,园区内每增加一个就业机会,在社会上相应的其它部门就增加3-4个就业机会,因此园区的建设还将间接创造约16万个就业岗位,有力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安定,推动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骆红静分析,中化专属的泉惠园区有力保障了炼化产业的发展竞争力,该园区拥有较好的海岸线资源、土地资源,同时专业的园区公司在园区规划、公用建设配套及产业落地等方面将积极发挥作用,有力地保障泉州石化的下游产业链延伸,建立高效、集约的产业集群共同提升中化能源的竞争实力。

  “未来,泉惠园区将重点推进与国内先进下游企业、东南亚等地区优秀企业入驻合作建设精细化工、高端材料等项目。福建省的石油化工及下游终端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地支撑。”她说。

  技术优势化解产能过剩

  随着我国石油消费的不断增长,市场需求促进国内炼油产能迅速扩增,炼能不断升高。整体来看,我国炼油行业产能过剩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一次加工能力过剩、炼能地域分布不均衡、炼厂平均规模较小等特点。

  骆红静说,在中化能源看来,当前国内炼油产能的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即低端产能过剩。根据中化能源数据统计,目前国内单厂规模在300万吨/年以下的炼能在国内炼油总产能中占比14%,500万吨/年以下的炼能占到40%。从经济性上看,500万吨/年和1000万吨/年规模的企业相比,由于前者的规模小、生产工艺技术及配套相对落后,因此生产成本中,特别是物耗、能耗水平,前者都要更高一些。

  骆红静说:“其次,目前的产能过剩是区域性的过剩。大量的小规模地方炼能集中在山东地区,随着油价的低位运行,地炼的平均开工率只有三至四成。这意味着大量装置闲置,表现出了过剩。”

  “目前中化泉州石化的开工率接近100%。我们项目包括19套先进的工艺装置以及配套的码头和仓储设施,采用当前行业最先进的‘渣油加氢+延迟焦化+催化裂化’工艺方案,原油适应性强,常减压蒸馏、催化裂化、渣油加氢、柴油液相加氢等装置规模达到了国内领先,也帮助中化能源进一步实现降低成本,提升竞争力”骆红静谈到。

  

  科技赋能促进协同增效

  面对能源石化大宗商品行业“重资金、重运营、低利润”的问题时,中化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行政法务部副总经理崔明洋强调,传统石化行业正在进入转型阶段,这是行业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同时也是最大的机遇。

  他说,中化能源凭借扎实的全产业链实践经验将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与传统石化行业深度融合,以技术驱动石化行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助力产业链各环节降本增效。目前,中化能源已打造集原油贸易、炼厂优化、供应链管理、化工品销售、油站运营等多个数字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中化能源打造国内首款应用于炼化企业的在线优化解决方案VPMS系统(Visual Process Model System,即可视化流程模型系统)。VPMS运用线性规划原理,打造基于平台的炼化企业智能决策优化及执行分析系统,并实现企业相关系统的互联,使生产效率和生产效益得到提升。

  “2018年3月,中化泉州石化有限公司率先应用VPMS Pro进行优化测算,历经1年多的实际应用,为泉州石化带来显著增效。如今,VPMS Pro已成为炼化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工具。”崔明洋谈到。

  

  面向未来,中化能源还将不断拓宽且深耕产业链,以科学至上、开放合作的理念,致力于连接石油石化行业的每一位参与者,通过‘管理+科技’双轮驱动提高行业格局与运转效率,成为中国能源行业变革的引领者,为中国能源事业的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上一篇:院士专家热议新中国科技70年成就和经验

下一篇:拥抱科技,传统金融企业如何自我革新︱长江产业观察

版权所有 Copyright ©www.aabbgg99.net 最新登录 2016-2018 技术支持:欧博